Our Story
服務成效
2025.04.30

懸絲偶創意及表演工作坊:偶頭製作

主辦單位
嘉禮尪仔文藝復興與創生—地方懸絲偶文化加值創新計劃
活動地點
嘉義大學民雄校區人文館J101教室(嘉義縣民雄鄉文隆村85號)
創意設計地方創生服務成效
活動內容

活動時間|114年4月23日至4月30日

活動類別|工作坊

活動講師

在四月這個靜謐的午後,我們來到了充滿青春氣息的嘉義大學民雄校區,參加了有趣的傳統藝術及技藝流傳的課程。來至嘉義大學的導師、學生及在地社區民眾一起,與黃憲章老師學習了製造偶頭的過程。從一個平平無奇的普通木棒,加上黏土的槊型,去完成臉部的五官再慢慢用黏土製成耳朵與頭髮,最終上色成完整的偶頭。整個活動中不但培養大家對於藝術的理解,也去培養大家的手做能力。整場活動不只是一個普通的自偶頭工坊,更是培養大家互相協助,學習溝通的地方,讓來參加活動的各位不只有完成作品的成就感,還有與人交流的快樂。​

活動成果與亮點

創意與傳統結合,建立跨世代的傳承與創新

本活動融合現代黏土捏塑技術與傳統懸絲偶偶頭的製作工藝,透過凹槽壓印出臉部正面、側面與後腦形狀,進一步製作髮片包覆整體頭型。在一個步驟接著一個步驟的引導下,大學生與阿嬤攜手完成屬於自己的偶頭作品,展現世代間的創意火花與技藝融合。

保護與呈現,提升作品的質感與意義

在偶頭完成塑形後,學員以透明膠包覆並上色,不僅能防止作品受潮損壞,更能將色彩牢牢保存在偶頭上。這項技法提升了整體質感,也讓參與者體會到「保護與珍惜」的價值,強化與作品之間的情感連結。

代際共學與知識交流,深化情感與社群凝聚

活動中,大學生從阿嬤身上學習細膩的手工技巧與生活智慧,而阿嬤也因年輕世代的創意與活力而重新感受到自我價值。學員間彼此互相協助、教學與分享創作歷程,在互動中自然展現跨世代的交流與陪伴,進一步促進知識傳承並強化社會凝聚力。

回上一頁
Related Article
相關文章
創意設計地方創生服務成效
2025.04.13
教育輔導最新消息關懷偏鄉弱勢
2024.05.04